找到相关内容445篇,用时3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憨山大师《费闲歌》赏析

    只不过是一句空话。有鉴于此,憨山大师说: "拜佛容易敬心难,意不虔诚总是闲,五体虚悬空费力,骷髅磕破也徒然。"  第十,理解经义难。憨山大师在《费闲歌》中说: "诵经容易解经难,口诵不解总是闲,不依...徒然。"出家是大丈夫之举,非王侯将相所为。人一旦发心出家,就要辞亲割爱,远离尘垢的染污,一心专注于道业的成就。要想做到身出家心也出家,需具备拒腐防败的能力。特别是在现代社会,各种各样的外界诱惑都在...

    远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1364800.html
  • 清净道论·序品

    以如是生起爱着,故说“人为结缚结”。譬如竹丛为枝结所缠,一切有情为爱网所缠结,这便是人被结缠、缠缚、缔结的意思。由于这个结的问题,所以“瞿昙我问汝”。瞿昙是称呼世尊的姓。“谁当此结”,是问谁此缠...: 住戒有慧人,修习心与慧, 有勤智比丘,彼当此结。 颂中所说“有慧人”的慧,不是现在所造作的,那是由宿世业力所成就的。“有勤”,是说常作精勤的人。“有智”,是有正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5467941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的三宝观——人间佛教绪言(下)

    ,依僧伽而住持佛法,一切都是人间的,何等明显?   佛出人间,为人说人法──人类所行的,人类得因此而增进而解脱的佛法,修学者也即是人间贤圣僧。三宝常住人间,进一步说,人间才有如法而完美的三宝。佛...证,也不出此三宝。如不能正确地信三宝,一切与外道的知见一样,那名称是皈依三宝,其实对佛法是极其陌生的!   三世、十方,佛是极多的。凡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理,普遍而正确的觉悟── 正遍知;慈悲、智慧,...

    印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83569040.html
  • 世间三大势力

    人所不见闻、乃至尽人所不觉知。其实此种势力、潜隐随逐、虽不见闻,而其道理、静审观察、非不觉知。 鄙人今于大会期中、提此问题,愿共诸君研究。然此问题,道理繁细,非短时间所了。今且述其大略,请诸君注意...世间三大势力   东亚佛教大会中华代表三时学会 韩清净  世间万事万物万类差别尽人所见、尽人所闻乃至尽人所觉知者、而于其中静审观察,实有尽人所不见闻乃至尽人所不觉知、潜隐随逐不可屈伏之势力。...

    韩清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55170315.html
  • 净土与禅

    深长思也!  讲不能行,如留声机器,纵然唱,不名为觉。经云  :「彼自有缚,解彼缚,无有是处。彼自无缚,解彼缚  ,斯有是处。」吾人欲自觉觉他,圆菩提愿,则解行相应之  功,不可偏废也。夫不能行,如数他人之宝;行不能  ,如驶无舵之舟。故曰:「信、、行、证。」吾有憬乎  斯言!吾有惕乎斯言!.  谨按:「菩萨有十种习气」,此「习气」二字之意义,  盖指业而言。大智度论云:「业有二 ...

    刘承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4670877.html
  • 谈《佛光大藏经》的编修

    陆续传来东土,译着典籍代有所出。这些译着典籍,若从内容教义来看,固然有它根本不变的价值,但是若从研究信的角度而言,仍应要有契合时代的方法和权巧,方使古今融会贯通。 因此,到了宋、元、明、清,历代高僧大德为了佛教的永续发展,均曾搜集编印藏经,既保存了圣言经教,也为学者从事研究与发扬提供了依据。然而随着时空的转移,各版所刊,未将三藏分段标点,且编排古板,致使今人误以佛典深奥,非初学所,而...

    永明

    |谈《佛光大藏经》的编修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2173633.html
  • 禅子论天台(二)

    ,大作小,小作大,一作多,多能作一,种种诸物皆转变。」皆以智知也。是故,微尘即法身,世界即法身,由识领纳六尘而生者,谓妄尘缘影,故如来说非微尘,是名微尘。岂不空不假、亦空亦假之中观?此解者...度论:「三种有:欲有、色有、无色有。云何欲有?欲界系业取因缘,后世生,亦是业报,是名欲有。色有、无色有亦如是,是名为有。」有者,小吉使未尽也,诸结使皆属爱见:属爱烦恼覆心,属见烦恼覆慧;亦名烦恼障,...

    秀峰玄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974050.html
  • 心定和尚:修习智慧的步骤

    就叫作“多闻”,这只是看了很多而已。只要你没有得到缘起法、生灭法的正见,看再多也是没有用。 “若人生百岁,不见生灭法;不如生一日,而了知”。对于生灭法,究竟是怎么样生、怎么样灭?一旦通达了这种“...、空寂性。证悟到这种空寂性,也就是一切法的真实相以后,就找到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。这才是对缘起法已经有了概念,这叫做开悟。 像舍利弗尊者听到“诸法因缘生,诸法因缘灭”以后,他马上开悟,知道世间一切事物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33175627.html
  • 学佛者应有的态度

    宿业所感的果报。。 三、精勤修学 学佛的人,信仰三宝,亲近善知识,获得正信正见,深信因果之后,应当继之以实践,勤修佛道,以谋求解行并进。否则,不能行,如人说食数宝,徒有虚名,枉受信施。无常一到,...学问的人看得出来。佛跟我们讲八苦里有“怨憎会”,有些冤家对头都是很亲近的人,都是等著机会来报复。用什么方法将“怨憎会”解除?公正、平等、廉明、廉洁,完全用智慧去观察,用智慧来处理。 念念为众生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33575631.html
  • 佛教超越您的经验

    或者是"迷信"。而佛法是更加地微妙难思,人们就更不应该在没有深入观察之前就任意随便地下结论。佛陀当时在菩提树下证悟后,曾经自语道:"甚深离垢染,光明如虚空,甘露微妙法,我今已获得。我虽欲示说,他人莫,意欲趣林薮,不说默然住。"但后因梵天王的劝请及忆念起以前的大悲愿力才开始转法轮。 虽然佛法很深邃,但是对于信众来说,由于有历代证悟了的传承上师们的教授,佛菩萨又有广大无边和无穷善巧的智慧把那些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2575833.html